藍瑞,明朝正德、嘉靖、隆慶年間人,字瑁同,號信庵、稀庵,世稱稀庵先生,曹縣沛郡里藍樓村(今磚廟鎮(zhèn)十三村)人。嘉靖戊子年中舉后,先選河南鹿邑知縣,后任山西樂平知縣。在鹿邑任上,因執(zhí)法嚴峻,政聲顯著,被縣民稱為“藍青天”。在樂平任上,更是體察民間疾苦,減輕民眾負擔,深受樂平百姓的愛戴。在樂平,至今仍流傳著藍知縣審石磙巧斷盜布案的故事。
話說一日早堂,藍知縣升座,見三位客商模樣的人慌張張地闖入大堂,聲稱所販棉布夜間失盜,懇望知縣大老爺派員查案緝盜,為其挽回損失。
藍知縣詳細詢問了三人失盜經(jīng)過,并得知客商乃山東曹縣人后,便暗下決心,一定盡快偵破此案,嚴懲不法之徒,為家鄉(xiāng)百姓挽回損失。
原來,三位曹縣布商想販賣棉布到樂平出售。來到樂平,天色已晚,為防不測,他們?nèi)苏伊艘粋€打糧的當場,將所販棉布緊靠在當場的石磙邊上,三個人圍著石磙而眠??捎捎陂L途跋涉,勞累過度,躺下不一會兒便沉沉睡去。結(jié)果醒來一看,布匹不翼而飛。
藍知縣了解布匹被盜的經(jīng)過后,深思熟慮、計上心來。第二天一大早,藍知縣忙讓衙役張出告示,要公開審理山東客商棉布失盜案,被告人就是場中石磙。同時,大量收購民間棉布,以備石磙不肯招供時動刑使用。
消息傳開,四面八方的百姓都云集丟布的當場里,想親眼看看縣太爺怎樣審問石磙。
審問開始,藍知縣走近石磙,令其將盜布經(jīng)過如實招來??墒蕻吘共粫_口講話,更不會招供。于是,藍知縣命令衙役施以杖刑,石磙依舊不語。藍知縣佯裝大怒,遂令衙役速速取收來的棉布,將石磙層層裹緊,以火焚之,看其招是不招。
一匹匹棉布被先后取開。突然一匹布中間出現(xiàn)了一個紅絨線繡成的“趙”字,繼續(xù)下去,又發(fā)現(xiàn)了繡有“李”“王”字樣的幾匹棉布。正在人們不解之時,藍知縣立命衙役,速將賣布之人捉拿歸案。
原來,盜布賊正為贓物怎么出手犯難,猛聽到縣太爺張貼收購棉布的告示,并說要將收購的布匹焚燒。這是發(fā)財銷贓兩不誤的買賣,于是竊賊便高高興興地把所盜棉布全部賣給了縣衙。而三位曹縣布商分別姓趙、李、王,他們?yōu)榉啦粶y,出行之前,便在布匹之內(nèi)留下了自己的姓氏。此事藍知縣已經(jīng)問明,盜賊并不知曉,棉布扯開之后,豈不真相大白?物證確鑿,盜賊不得不老老實實地認罪伏法。
從此以后,樂平地界的土匪盜賊不敢妄為,就連樂平的地痞流氓也收斂起來。樂平大治,“藍青天”的稱呼更是傳播開來。
豐瀚 酆鴻
版權(quán)聲明
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,不代表本站立場。
本文系作者授權(quán)發(fā)表,未經(jīng)許可,不得轉(zhuǎn)載。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solromo.com/meiwenmeitu/17538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