□劉翔
慈祥的父親離開我們已經(jīng)十五年了,父親的一生是清正廉潔的一生,是忠孝兩全的一生,是艱苦奮斗的一生,是光明磊落的一生。
父親1935年出生于曹縣韓集革命老區(qū)一個貧困農(nóng)家,自幼勤奮好學。青年時期踴躍報名參軍,保家衛(wèi)國,在浙江省舟山群島服兵役,多次立功受獎。轉(zhuǎn)業(yè)后被安置到曹縣農(nóng)業(yè)局種子站工作,他積極響應中央精兵簡政的號召,第一個報名駐村工作,下派到當時的城關公社馬山莊大隊。
父親下派時,正值20世紀60年代的困難時期,百姓的吃飽穿暖問題還難以實現(xiàn),一直到70年代中期條件才逐漸好轉(zhuǎn)。當時村里的生產(chǎn)隊還是集體勞動,實行的是勞動力公分制,家庭勞動力多的自然掙得公分也多,分得的糧食和蔬菜瓜果也多。
我和哥哥姐姐們年齡小,又正是上學的時候,只有父母倆人能掙公分,再加上父親老家兄弟姊妹八個,他尚有五個弟弟需要貼補、照顧,當時的困難程度可想而知。
記得父親當時是大隊的民兵連長,還兼著生產(chǎn)隊的會計,手里也掌握著集體的部分生活物資,他但凡有一丁點私心,就能夠改善我們整個大家庭的生活,不至于讓我們?nèi)甜嚢ゐI。但是善良的父親清正廉潔,公私分明,堅決不肯挪用一絲一毫的集體財產(chǎn)。
我們兄弟姐妹們那時候不理解父親,還一度誤解父親,甚至長期不理他。特別是看到一起玩耍的鄰居家小伙伴手里的白面饅頭,我們每次都饞得直流口水,因為我們家勞力少,公分低分不到白面,只能勉強吃上玉米或紅薯面做的雜面饃。時過境遷,當時難以下咽的雜面饃現(xiàn)在卻是家家餐桌上的“香餑餑”。
隨著年齡的增長,我們漸漸理解了父親,同時也牢記父親的教誨,不占公家一絲一毫,不拿別人一針一線。父親在生活困難時,迫于無奈只能找街坊鄰居借賬,過一段時間還不上就繼續(xù)換一家再借,拆東墻補西墻。在我的記憶里,父親不是在借賬,就是在借賬的路上。
那時候還缺少大型的機械挖掘機,每年冬季閑暇的時候,縣里都會組織大批農(nóng)村的男勞動力到外地人工清淤挖河。組織上每次都會派父親參加,一是因為父親公平公正,善良和藹;二是因為父親管理財物規(guī)范細心,賬目清晰,不貪不占;三是因為父親工作認真負責,能圓滿完成任務。在挖河工地上,父親每次都是等大伙吃完飯,他再吃,生怕有人吃不飽。而他自己每年從河工上結(jié)束回來,人都餓瘦一圈。
父親是方圓有名的大孝子,由于離老家較遠,加上那時候交通不方便,父親總是擠時間到老家看望健在的奶奶,有時候會拉地排車把奶奶接來住上一段。受父親的影響,我們對奶奶都很尊敬和孝順,自覺替父親照顧老人。后來奶奶在老家不小心摔傷,常年臥床不起,父親總是克服農(nóng)種管理、經(jīng)濟緊張等困難,到老家照顧奶奶一段時間,從老家回來每天都要打電話詢問老人的情況。
父親是農(nóng)業(yè)種植的行家里手,他帶領村民種植棉花等經(jīng)濟作物脫貧致富。1990年,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田紀云同志視察山東時,專程趕到曹縣曹城鎮(zhèn)馬山莊行政村棉花生產(chǎn)基地,親臨父親管理的棉田參觀,與之親切交談并合影留念,同時給予高度評價。父親晚年本應頤養(yǎng)天年,2008年春因心臟病突發(fā),搶救無效,不幸病逝,享年73歲。
父親突發(fā)疾病去世后,我們含淚整理遺物時,竟沒有找到一個存款折和大額的現(xiàn)金,除了一個破收音機、幾個記錄清晰的筆記本和部隊的獎章、證書、照片、零錢毛票,再沒有一件值錢的東西。
在父親的影響下,我們兄弟姐妹學習成績都很好,后來陸續(xù)考上高等學府,成為國家有用之才,圓了父親多年的夢想。
父親走了,永遠離我們而去,千言萬語表達不盡對父親的思念和緬懷之情。父親是一個很平凡的人,他卻做出了不平凡的事業(yè),為我們做出了榜樣,教會我們做人的道理和處事的準則。如今我們在各自的崗位上兢兢業(yè)業(yè)、勤勤懇懇,為國家和社會努力工作,以此告慰先父在天之靈。
版權聲明
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,不代表本站立場。
本文系作者授權發(fā)表,未經(jīng)許可,不得轉(zhuǎn)載。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solromo.com/meiwenmeitu/17559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