道明竹編是國家級非物質(zhì)文化遺產(chǎn)代表性項目。在地處四川成都的崇州市道明鎮(zhèn),竹編的制作歷史已經(jīng)有2000多年,這里也被譽為“竹編之鄉(xiāng)”。今天的《文化中國行》,讓我們一起走進竹編的世界。
<script type="text/javascript" src="http://js.player.cntv.cn/creator/swfobject.js">script><script type="text/javascript" src="http://js.player.cntv.cn/creator/vodplayer.js">script><script type="text/javascript">var isHttps = location.href.substr(0, 5) == "https" ? "true": "false";var playerParas = {divId: "myFlash", /*播放器容器id,必填項*/w: 1000, /*播放器寬度,必填項*/h: 563, /*播放器高度,必填項*/t: "news", /*臺名稱,比如news,sports,tv等,必填項*/videoCenterId: "517d5fe090f44a52933921981beb83ee", /*視頻生產(chǎn)中心guid,必填項*/br: "", /*設置默認碼率*/id: "null", /*可填null,必填項*/videoId: "VIDE100215108600", /*視頻集id*/url: "", /*視頻頁面url,如http://tv.cntv.cn/video/C18472/a28126e5e0424a44af6a9bc4c5a47742*/articleId: "", /*文章id*/filePath: "", /*文件路徑*/sysSource: "", /*視頻來源*/channelId: "", /*可為空*/scheduleId: "C18472000001", /*關鍵字*/isLogin: "", /*用戶中心相關,是否登錄*/userId: "C18472000001", /*用戶中心相關,用戶登錄id*/isDefaultPreImage: "true", /*是否默認從vdn取圖,非自動播放情況下才有效*/isAutoPlay: "true", /*是否自動播放,只有false為不自動播放,其它值為自動播放*/posterImg: "", /*播放器前貼圖片*/isAudio: "false", /*是否是音頻播放器,為true表示是音頻,false表示是視頻*/isHttps: isHttps, /*是否https視頻,true是,false不是*/wmode: "opaque", /*flash播放器的窗口模式,默認為opaque*/wideMode: "normal", /*flash播放器的窗口模式,默認為opaque*/setupOn: "false", /*是否顯示設置按鈕,默認為false*/playerType : "vod_h5", /*播放器類型,vod_h5表示H5播放器*/ drm : "true", /*H5-DRM*/ isLeftBottom: "true", /*播放按鈕是否在播放器左下角,為true表示是,false表示播放按鈕在播放器中間*/webFullScreenOn: "false", /*是否顯示全屏按鈕,默認true表示顯示*/language: "", /*語言,默認中文,en表示英語*/h5:{userRecordEnabled:false}};createVodPlayer(playerParas);script>
走進四川崇州市竹藝村,道明竹編國家級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,今年90歲高齡的趙思進正與他的徒弟張定娟準備編織圓形的花篼,師徒兩人利用勻刀,將竹篾進行拉絲,從而獲得粗細均勻的篾絲。
道明竹編國家級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趙思進:學習竹編我是從1950年開始的,當時在我們道明鎮(zhèn),竹編市場上不外乎就是提篼和花篼,還有一些小玩具篼,就這三種。
趙思進從小就對竹編情有獨鐘,在掌握了竹編手藝核心技巧之后,他還通過多年的摸索和改進,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編織風格,嘗試將竹編技藝創(chuàng)新融入到更具藝術性和觀賞性的作品中。
時下,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加入傳承竹編技藝當中。今年28歲的張定娟從成都大學產(chǎn)品設計專業(yè)畢業(yè)后便師從趙思進,開啟竹編學習之路,如今,她已經(jīng)完成定制產(chǎn)品上千件,并且在傳統(tǒng)的基礎上加入了現(xiàn)代的染色工藝和漆藝元素。
道明竹編市級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張定娟:大部分道明竹編的傳統(tǒng)竹器都是以本色素色為主。我就想用一些藍色的這種漸變的感覺,我現(xiàn)在就是會考慮用一些比如說彩色的色漆,去進行竹篾的染色,達到不一樣的效果,而且這種漆色的留存時間會更長。
今年27歲的白梓憶將非遺竹編和中國元素相結(jié)合,推出了“熊貓抱竹”“青花竹語”等多個主題的瓷胎竹編作品,深受國內(nèi)外消費者的喜愛。
道明竹編市級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白梓憶:其實能夠看到我們杯體上的這個竹編,它其實是用比頭發(fā)絲稍微會粗一點的竹絲編織而成。在編織過程當中,可能會用到六七十根竹絲,大概一個成品可能需要10個小時左右的制作工時,所以看起來小小的,其實極其需要耐心和時間。
如今,道明竹編產(chǎn)品已經(jīng)遠銷美國、歐洲、日本、韓國等多個國家和地區(qū)。
版權聲明
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,不代表本站立場。
本文系作者授權發(fā)表,未經(jīng)許可,不得轉(zhuǎn)載。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solromo.com/wenyuxinwen/21733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