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菏澤林業(yè)科普領域,有一大批愛科學、學科學、講科學、用科學的模范人物,他們有愛心、有擔當、有情懷。
菏澤市林業(yè)局首席專家、二級研究員王海明就是其中的一位。他建立了自己的科普工作室,開設了專業(yè)板塊和科普板塊,以赤膽忠心把林業(yè)科學的種子播撒在魯西南大地。
嚴寒酷暑奔一線
為及時掌握各種病蟲害的發(fā)生動態(tài),王海明經(jīng)常冒著嚴寒酷暑深入基層調(diào)查研究,掌握大量第一手資料,堅持送科技下鄉(xiāng),走進田間地頭、濕地河畔、溫室大棚,面對面向群眾傳授防治技術,普及林果花卉病蟲害防治技術、農(nóng)藥使用知識。
去年12月份,我市遭遇多年不遇的寒冷天氣,氣溫呈斷崖式下降。王海明頂著瑟瑟寒風,踏著雨雪泥濘走進田間地頭,向果農(nóng)講解蘋果、梨、葡萄等果樹的冬季病蟲害防治和防凍知識。
“果樹入冬后,大量害蟲會躲藏在樹皮縫隙、枯葉、病殘果、樹根等處越冬,冬季要做好清園工作,將病枝、病果、老樹皮、多余枝條剪掉并清除出果園,可大大降低害蟲的越冬基數(shù),減少病蟲害的發(fā)生,樹體可噴施松脂酸鈉120至150倍液代替石硫合劑。當前天氣異常寒冷,可采取基部培土、樹干涂白、覆蓋秸稈、澆防凍水等措施,把果樹防凍落實到位?!蓖鹾C髡f。
“四送”果農(nóng)傳佳話
去年10月份的一天,牡丹區(qū)一位78歲的果農(nóng)慕名找到王海明,向他請教石榴樹如何進行病蟲害防治。王海明熱情地為老人倒水沏茶,耐心聽取老人需要解決的問題,并在電腦上找到課件教他石榴樹常見病蟲害種類識別及防治要點。
一個半小時的講解中,王海明借助肢體語言為老人答疑解惑,最后又把詳細的防治方法寫在了紙上。臨走時,得知老人不會按電梯,王海明就送他到電梯口,為他按電梯送他下樓。等王海明回到辦公室,老人又追了回來,說想起來又有幾個新問題,王海明繼續(xù)耐心細致地為他解答,并再次幫他按電梯,送老人到樓下……這樣來回送了四次,終于把老人的問題徹底解答清楚。
老人走的時候侯打趣說:“要是都像我這樣問來問去的話,你不得累壞了,真沒見過像你這樣好的人。”
王海明送老人的過程被多位同事看到,于是他“四送石榴果農(nóng)”的故事不脛而走,如今已傳為一段佳話。從電梯口到樓下的幾次送別,體現(xiàn)出了一名科普專家一心為民的樸實作風和誨人不倦的科普服務情懷。
躬耕不輟再向前
戴草帽、鉆樹林、蹲地頭、尋蟲源、采標本、搞研究,善始善終;建基地、辦講座、送科技、抓宣傳、奔征程,躬耕不輟……王海明成立科普工作室以來,相繼發(fā)展科普專家7人,科普志愿者20人,其中副高級職稱以上15人,他本人先后榮獲“山東省優(yōu)秀科普人物”“山東省優(yōu)秀科技特派員”“敬業(yè)奉獻類山東好人”“第九屆菏澤市道德模范”“山東省自然資源科學技術一等獎”“第十屆淮??萍紕?chuàng)新三等獎”等榮譽。
王海明多次走進中小學,開展“生態(tài)科普進校園 生態(tài)文明潤童心”活動,倡導新時代生態(tài)文明建設教育應從娃娃抓起,受眾學生上萬人次。2022年以來,他先后策劃并組織實施重大主題科普宣傳活動10余場次,組織舉辦專業(yè)技術培訓班10余期、科普講座20余期,制作科普專題節(jié)目20余期,組織印發(fā)森防知識小冊子3000余本,編印發(fā)放有關林果病蟲害防治和生態(tài)保護明白紙20000余份,贏得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贊譽。
平凡的日子因為有了使命而不平凡,奮斗的歲月因為有了理想而更加精彩。播種綠色,他無怨無悔;守護綠色,他不負使命。這就是王海明,一位林業(yè)科普工作者對科普工作的孜孜不倦的追求。
記者 張慧 通訊員 任金生
版權聲明
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,不代表本站立場。
本文系作者授權發(fā)表,未經(jīng)許可,不得轉載。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solromo.com/shehuixinwen/5275.html